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审计结果公告 / 正文

2024年第3号审计结果公告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工作报告

渭南市审计局局长 孙坤刚

(2024年8月22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在向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报告2023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2023年,全市审计工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有力监督下,牢牢把握经济监督定位,突出问题导向,做实研究型审计,聚焦财政管理、预算执行、风险防范、民生保障、国有资源资产管理和经济责任审计,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扎实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助力财政平稳运行。

审计结果表明,一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市委六届四次、五次全会各项部署,严格执行市六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做到了预算执行总体相对规范,实现财政收入较快增长,重点支出有效保障,确保了全市经济平稳恢复、总体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一是精准落实财政政策,全市经济回升向好。二是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三是聚力支持污染防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四是积极防范化解风险,促进财政平稳运行。五是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彰显权威高效要求。但在审计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情况如下:

一、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一)市本级(含高新区)财政预算执行和管理审计情况

重点对市本级(含高新区)财政组织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预算管理有待加强、收入管理有待改进、政策落实有待深化、绩效管理有待提升。

(二)市级部门单位预算执行和管理审计情况

通过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的方式,对市级39个部门单位进行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预算编制和执行不够规范、财政政策执行不够严格、建设项目和国有资产管理不够有力。

(三)县级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重点对华阴市、蒲城县、澄城县3个县(市)2022年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预算管理不规范、财政政策执行不力、财政收支核算不实、建设项目管理不到位。

二、重点民生资金审计情况

(一)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审计情况

重点审计了9个县(市、区)2021年至2023年8月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有:未按要求分配和拨付资金、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不到位、大宗食材采购把关不严、部分供餐单位违规经营、供餐模式不符合要求。

(二)医疗保险基金筹集管理使用审计情况

重点审计了市本级及11个县(市、区)2021至2023年度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使用等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有:未按规定缴纳基本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违规经营、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管理不畅通。

(三)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审计情况

重点审计了9个县(市、区)2021年至2022年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有:农村低收入人群常态化帮扶和就业帮扶政策措施落实不力、带动群众增收效果不佳、村集体经济组织工作有待加强、乡村建设行动工作推进缓慢。

(四)食品安全管理政策执行以及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审计调查情况

重点审计调查了市本级市场监督管理、教育、财政、行政审批等部门及10个县(市、区)2020年至2022年食品安全管理政策执行情况以及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有:未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规和政策、未严格对校园食品安全进行监督管理、未完善重点市场监管体系、未按要求管理和使用食品安全专项资金。

(五)大气污染防治专项审计情况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4个县(区)未制定基层网格化环境监管补贴方案;1个县生态环保专项资金未支出;市本级基层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经费保障不到位。

三、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情况

(一)国有企业审计情况

重点对2个国有企业及其5个子公司进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财务核算不准确、财务管理水平需提升、存在经营风险。

(二)政府融资平台专项审计情况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推动转型升级不到位、转型发展成效不足、投资经营风险较大、投融资管理不够规范。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情况

组织对市本级和11个县(市、区)党和国家机关、民主党派、事业单位等2128个单位占有、使用的房产、土地、股权资产的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未经批准购置处置国有资产,收益未及时上缴、国有资产管理使用不规范、闲置浪费、资产底数不清、权属不明、管理存在风险。

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情况

(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

2023年度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完成13个,发现问题203个,136个问题已完成整改。

(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情况

重点对2个单位主要领导自然资源资产离任进行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渭南任务未完成、生态环境保护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对规划区范围内古树名木监管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经费保障不及时等。

五、“三个年”活动审计情况

(一)高质量项目推进审计情况

组织11个县(市、区)审计机关对县本级2024年度上半年高质量项目推进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有:“四个一批”谋划储备项目数量不足、项目推进落地落实不理想、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缓慢、重点项目建设手续不完善、工程款支付率低。

(二)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审计情况

组织11个县(市、区)审计机关对县本级相关部门2024年上半年优化营商环境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有:开展跨部门综合监管不到位、开展“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推进缓慢、政务服务有待提升、招投标和政府采购不规范。

(三)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审计情况

组织市县两级审计机关采取“同级审”的方式,对全市2024年上半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推进落实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重大政策落实和重点工作推进不力、“过紧日子”要求执行不到位、为民办实事政策落实有待提升。

六、内部审计专项检查情况

重点对14家市级部门、企事业单位2022年度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有:内部审计领导机制落实不到位、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不健全、内部审计职责履行不到位等。

本报告涉及审计和审计调查单位、项目296个,上报审计要情14份,提出审计建议152条,推进修订完善制度16项;向纪检监察机关和有关部门移送处理事项18件,移送处理20人。

上述问题,有些是改革推进过程中的新问题,也有深挖细查发现的老问题,究其原因:一是预算管理还需深化。预算是从严从紧用好财政资金的“总开关”。财政部门在以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赋能预算管理现代化上还有空间,在以信息化推进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上还应再加力,使预算管理更透明、预算约束更刚性。二是管理责任还要压实。部门单位对零基预算改革、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等认识不到位、把握不精准,有时过多考虑局部利益,预算约束意识不强;有些主管部门对行业性、系统性问题不够重视,未能举一反三推动系统治理,导致部分问题屡审屡犯。三是系统治理还应加强。投资项目成本控制和调整机制执行不到位,项目审批与资金分配存在脱节现象,导致项目储备不足、手续不全、建设推进缓慢。

为进一步做好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工作,我们提出审计建议:一要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提升财政治理效能。二要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三要践行人民至上理念,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四要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守牢经济安全底线。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对本次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问题,市审计局已依法征求了被审计单位意见,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并提出了审计建议;对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依纪依法移交有关部门进一步查处。有关县(市)、部门和单位对审计指出的问题高度重视,通过完善制度、上缴财政、归还原资金渠道和加快资金拨付等方式积极整改。

8月19日,市委审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并研究了《2023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市委审计委员会充分肯定了全市审计机关一年来的工作,对更好开展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要压实责任抓整改,紧盯存在问题,进一步落实审计整改主体责任,一事一策推动重点难点问题解决;二要贯通协同抓整改,推动审计与人大监督、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司法监督、党政督查贯通协同,以最硬举措、最强合力推动问题全面整改到位;三要严明纪律抓整改,加强审计结果运用,真正把整改的过程变为消除隐患、改进工作、提升质效、推动发展的过程。对此,我们将按照《渭南市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办法(试行)》规定,持续加强跟踪督促,夯实整改责任,推动相关问题整改到位,全面整改情况将于2025年上半年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市审计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审计委员会历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审计委员会工作要求,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紧扣全市中心工作,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自觉接受市人大监督,更好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为把我市建设成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提供坚强审计保障。